- 您可以在 官方社区 中了解更新进度或提出建议
震电改
图鉴编号 | 056 | ||||
---|---|---|---|---|---|
震電改 | |||||
震电改 | |||||
装备数据 | |||||
15 | |||||
2 | |||||
废弃资源 | ![]() ![]() ![]() ![]() | ||||
开发 | 改修 | 升级 | 熟练 | ||
无 | 无 | 无 | 可 | ||
可装备舰种 | |||||
驱逐舰 (DD) | 轻巡洋舰 (CL) | 重雷装巡洋舰 (CLT) | 重巡洋舰 (CA) | ||
航空巡洋舰 (CAV) | 低速战舰 (BB) | 高速战舰 (BB) | 航空战舰 (BBV) | ||
轻空母 (CVL) | 正规空母 (CV) | 装甲空母 (CVB) | 水上飞机母舰 (AV) | ||
潜水艇 (SS) | 潜水空母 (SSV) | 扬陆舰 (LHA) | 工作舰 (AR) | ||
潜水母舰 (AS) | 练习巡洋舰 (CT) | 补给舰 (AO) | 海防舰 (DE) | ||
可装备舰娘 | |||||
改装航空战列舰、秋津丸、秋津丸改 | |||||
初始装备于 | |||||
此装备不是任何舰娘的初始装备 | |||||
图鉴说明 | |||||
九州飛行機&海軍航空技術廠が生み出した、先進的なエンテ型の試作戦闘機「震電」。
推進プロペラを後方に配置し、重火力を機体前部に集中させた後進翼の機体は、まさに未来と希望を感じさせるもの。 | |||||
此为九州飞行机&海军航空技术厂所制造出的,先进的前翼型试制战斗机[震电]。
它将推进螺旋桨配置于后方,重火力集中于机体前部。后进翼的机体仿佛使人感到未来与希望。 | |||||
![]() |
日文Wiki | 英文Wiki |
此装备无额外增益
历史资料
设计与建造
震电(J7W1)截击机是为了拦截美国高空轰炸机而研发的。有流传说它在后期型上可以搭载新的喷气式引擎成为震电改(J7W2),不过并未有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1943年(昭和18年)8月,震电的模型首次在风洞中进行测试。1944年(昭和19年)1月末,作为样式机的小型滑翔机“MXY6”完成了从一千米高空的滑翔测试,至此完成了初步基础研究任务。此时的旧日本帝国海军也大致预测到了美国轰炸机群将不断来袭击日本本土的事实,同年2月开始了制作震电试作机的计划,并且把开发任务同时委托给了刚刚完成陆上反潜巡逻机Q1W“东海”研究的九州飞行机公司。
1944年6月左右开始建造两架原型机,在军方压力下当时估计1945年1月能完成。第一架原型机最后在1945年4月完成。
在解决发动机过热问题后,一号机于1945年8月3日在日本席田飞机场由首席工程师鹤野正敬大尉试飞成功。旧日本帝国海军订购了这种战斗机,但是在开始正式生产前日本便战败了。战后,1945年8月3日原型机被带到美国进行测试,其他原型机被废弃。现在这架原型机陈列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中。
喷气式震电
震电的喷气化战斗机后来出现在了不少日本游戏和空战小说里。不少人把这种改良机称为了“震电改”(J7W2),但是实际上这种意图从未被记录过。
现在以存的震电喷气化构想只在当时九州飞行机设计部第一设计课副科长清原邦武在一份寄给航空杂志(『航空情報』(1955年2月号))的稿子里曾经写到。当时负责震电动力班的主任西村三男也曾说到“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具体研究”。
清原邦武所提到的石川岛“Ne-130”(ネ-130)发动机在终战来临时也未成功进行任何全力测试。就算在其前身的“Ne-20”(ネ-20)也未能解决引擎过热使得涡轮膨胀的问题,使得大部分试作喷气发动机只有四小时的寿命(大大低于了最初设计的十五个小时)。战争末期的日本缺少大部分稀有金属(如镍和铬),这也是当时喷气战斗机开发(如同为海军的“橘花”)的一大难以逾越之难题。就算试作发动机能够为震电提供动力,但是规模化的量产仍然是不太现实的构想。
参见
|